衛教專欄

掌握1避免3減少的重點,讓汗皰疹不在夏天報到。

小高醫師,最近天氣好悶熱,我的汗皰疹貌似又發作了,你看我這手指邊,有一顆顆小水泡,不是很痛但就是癢得我受不了,還有腳趾邊這,實在是癢的受不了,有幾顆被我弄破,現在穿鞋都疼得要死。

每年的夏天,除了有一群利用三伏貼調養的病人,另一種就是來中醫處理汗皰疹的人,究竟這個汗皰疹是什麼呢?什麼樣體質的人容易會有汗皰疹呢?中醫該如何處理汗皰疹呢?

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到的是汗皰疹是一種急性濕疹。

因為發炎反應較猛烈,使得組織液迅速累積在細胞之間,融合成一顆一顆的水泡,季節交替的時候容易出現,而且啊容易反覆發作,好消息是,汗皰疹不會有傳染性。

那麼汗皰疹的症狀以長在手指、腳趾側邊或手、腳掌心的小水泡為主,常常伴隨著劇癢,水泡乾掉後會乾癢脫屑,如果忍不住把水泡抓破,又沒做好傷口護理的話,嚴重可能引發感染。

說到這裡,大家會很好奇,汗皰疹跟流汗好像沒什麼關係,怎麼會叫汗皰疹呢?

事實上呢,汗皰疹的命名來自於早期對此病的認知錯誤,目前知道的是與汗腺沒有關係,反而是體質和環境兩種條件加在一起時容易誘發汗皰疹。

在中醫古籍的記載中,汗皰疹為「螞蟻窩」,文中記載:「風濕結成,多生手足,形似蟻窩,儼如針眼,奇癢入心,破流脂水。」

「形似蟻窩」是指汗皰疹的外觀,一顆顆聚在一起的小水泡如同蟻窩般,而「奇癢入心」描述了汗皰疹的最大困擾就是「超級癢!」,「破流脂水」描述了抓破水泡後滲液的模樣。

中醫角度認為,汗皰疹的病因病機在於「風濕」,「癢」在中醫裡面屬於「風邪」的一種,而「濕」是指皮膚間的小水泡而言,因此根本的問題在於患者身體的濕氣太重,再遇到環境悶熱時,就容易誘發汗皰疹。

回到生活中,照成汗皰疹的原因有季節交替、環境潮濕悶熱或者是容易接觸到清潔劑、香精、有機溶劑等容易引起過敏的東西。

因此在治療上會以局部塗抹藥膏為主,重中之重的關鍵是除濕止癢,按照慢性期與急性期症狀的不同有不同處理方式:

急性期:會使用除濕止癢的藥物(如:白鮮皮、地膚子、苦參等),針對水泡及搔癢的症狀治療。

慢性期:汗皰疹的水泡破掉或消失後,皮膚會以乾癢、脫屑為表現,此時治療要以養血潤燥為主,可勤擦紫雲膏、凡士林或乳液來保濕。此外,還要藉由強健脾胃來加強身體代謝濕氣的能力,如薏仁、茯苓都是常用健脾利濕的藥物。

在日常生活的衛教上,有1個避免與3個要減少的項目,分別是:

(1)汗皰疹發作時,應避免抓破水泡以免搔癢加劇及傷口感染。

(2)大部分患者會因接觸清潔劑而誘發汗皰疹,因此洗碗、洗衣時盡量戴手套,減少和清潔劑的接觸。

(3)減少攝取黏膩的飲品,如鮮奶、豆漿、優酪乳等,以免增加身體的濕氣。

(4)太燥熱的東西,如酒、炸物、辣椒等也容易加重和皰疹的症狀,應減少服用,飲食以清淡為佳。

希望大家都能夠透過改變生活習慣,調整好自己的體質,讓每年夏天都出現的汗皰疹都能消聲匿跡唷!